搜索:
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公告 项目管理 学术交流 成果展示 数字巴文化 法规制度
 
最近信息
院长王赠怡赴乐山参加“铸牢中华民族共...
院长王赠怡赴达州市委党校宣讲巴文化
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与巴文化研究院开展交流
我院举办"巴蜀承韵 草地拾遗"——巴文化...
我校2025年大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三届草地...
院长王赠怡教授赴达州市委党校宣讲巴文化
马菱苓老师作巴文化创新转化与品牌建构...
我院开展塔石人才特区第十一期学术沙龙活动
院长王赠怡赴达州市委党校宣讲巴文化
新闻来源:   发布:巴文化研究院  2025-06-22  阅读:

6月17日,院长王赠怡应邀为市委党校的干部学员作题为《巴文化与文化守土》专题讲座。

 

王赠怡以204万年前的巫山人、215万年前的建始人、100万年前学堂梁子遗址郧县人40万年前的玉米洞遗址、20万年前的长阳人等为例,证明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。并结合巴蜀文化、巴文化的巫文化阐述了巴文化在中华文化整体中的不可或缺性,以及巴地人民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特殊贡献。通过上述的铺垫性的论证,王赠怡认为,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、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带动下,利用巴文化辐射面广的优势,要充分发挥巴文化在文化守土方面的担当作用。巴文化作为一个地理文化区,地域空间环境是塑造巴文化的核心要素,守好文化的核心就是守土,守好巴文化就要守好巴地,尤其是守好广大处于农村的巴地,因为那是生成、滋养巴文化的基本源头。王赠怡结合历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偏见,以及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威仪进程中文化的重要功能,阐述了发挥巴文化在巴文化区的文化守土功能的重要意义:一是巴地在生长、生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文化整体中的不可或缺性。二是今天的乡村振兴同样意味着要振兴地域文化,振兴地域文化的多样性;从中华文化的整体看,振兴地域文化的多样性,也就振兴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,巴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表征之一。三是增进文化自信,增强家国情怀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同样彰显了文化守土的重大意义。

整个报告内容详瞻,富有哲理,深得与会者的肯定。

/文:王赠怡;初审:唐莉;终审:秦静

    上一条:院长王赠怡赴乐山参加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的藏羌彝走廊研究”学术研讨会
    下一条: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与巴文化研究院开展交流      
巴文化研究院 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: Copyright 2024 @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[管理入口]